亚星娱乐(中国区)官方网站

「4+7」帶量採購倒逼醫藥行業轉型升級

欄目:行業資訊 發佈時間:2019-01-01

據中國醫藥報消息    12月6日「4+7」帶量採購試點預中選結果公佈後,兩天內資本市場A股、港股醫藥板塊整體「瘦身」約3400億元。12月9日下午,國家醫療保障局召開媒體溝通會,表示擬中選藥品降價幅度符合預期,且中選品種降價將制度性成本及此前存在於藥品營銷領域的灰色費用置換出來,有利於藥品生產企業高質量發展。

「確保中選藥品進入醫院並得到優先使用,這是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成功的關鍵。國家醫保局將會同衛健、藥監、工信等部門出台一系列措施,為中選藥品進醫院和確保使用保駕護航。」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正打出一套「組合拳」,確保入選產品臨床使用。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丁錦希教授表示,「4+7」帶量採購將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分水嶺,倒逼中國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真正走向創新。

降價幅度符合政府預期

 12月6日,「4+7」帶量採購試點預中選結果公佈。12月7日,擬中選結果經過公證正式對外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數據顯示,31個試點通用名藥品有25個集中採購擬中選,成功率達81%。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為52%。

丁錦希也認為,25個品種中有不少是2—3家同時生產,對這類競爭充分的產品,企業會結合成本、市場等綜合報價。目前,25個品種中不少品種在11個城市的份額不足10%,此次「4+7」帶量採購佔到11個城市公立醫療機構同類產品採購量的60%—70%,且都是獨家供應。此次擬中選品種生產企業都願意自主降低價格,以價換量。

值得關注的是,擬中選的25個品種中,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有22個,原研藥有3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相比,價格低25%以上——原研替代和「專利懸崖」同時出現。丁錦希認為,這是國家推動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後,國產仿製藥和原研藥同台競爭必然出現的結果。

 擠干水分倒逼企業研發創新

「擬中選品種價格大幅下降,根本原因是在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模式下,既往包含在銷售價格中的銷售費用、市場推廣成本等『水分』沒有存在必要了。」國家醫保局上述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認為,帶量採購節省了企業四方面的費用:由於市場擴大規模效益,單產品生產成本會相應降低;11個城市聯合採購,降低了此前企業參與省級招標時逐個投標的費用;產品銷售實現「門對門」,大大降低了企業推廣成本,包括「帶金銷售」費用;醫保部門及時回款也降低了企業資金佔用和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帶量採購還可實現「兩保」「兩增」,即保使用、保回款,增加規模、增加品牌影響力。記者了解到,在上海前兩批帶量採購中,儘管單品種價格降幅較大,但初步統計顯示,中選品種平均年銷售額增幅為55%—650%。「『4+7』帶量採購模式有助於將藥企從帶金銷售的無序競爭中解放出來,轉向質量提升和藥品研發。」上述國家醫保局負責人說。

丁錦希指出,在帶量採購的推動下,國內仿製藥企業靠促銷賺錢的模式行不通了,今後要麼靠質量規模上量,要麼靠研發創新藥;對跨國藥企來說,要麼大幅降低原研藥價格(或者通過授權跟仿製藥企業一起聯合生產),要麼將利潤點放在創新上,引進更多創新藥。

 除了走創新之路外,徐佳熹建議,國內仿製藥企業還可以向高壁壘仿製、難仿、器械混合體等領域邁進,或者像印度仿製藥企業那樣,將產品賣到國際市場。田加強則認為,原料藥和製劑一體化企業將在未來競爭中佔據成本優勢。

確保中選產品臨床使用

25個品種涉及16家醫藥上市公司。而在這些上市公司公告中,很多公司表示了對採購量不確定的擔憂。丁錦希認為,市場出現強烈反應,與對帶量採購信心不足直接相關。

「此次帶量採購不是政府採購,是政府引導的藥品採購,其交易雙方還是公立醫院和藥企。如果醫院不去推進這項工作,僅靠政府引導是不夠的。」丁錦希直言。他認為,除了一些約束考核手段外,還應當想辦法驅動醫院、醫生、藥師,讓其主動使用帶量採購產品。同時,政府還應對擬中選產品的生產企業進行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乃至臨床評價等綜合考核,對於考核結果好的企業可以適當延長供應期。

 據悉,衛生健康部門將採取「將中選藥品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將優先使用中選藥品納入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體系,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等措施。醫療保障部門除「出台支付標準政策,明確醫保對同一通用名不同商品名的藥品,按相同支付標準支付的操作細則及過渡期政策,引導參保人合理用藥」外,還將落實「對因規範使用中選品種而減少醫保基金支出的醫院,當年度醫保總額預算額度不做調減,結餘部分按比例留給醫院」等措施。